○去年起高校选派122名科技特派员到滨海新区100余家企业工作,市教委、滨海委设立科技专项资金,支持特派员与企业合作的课题达百余项

  ○近三年高校科技服务为企业创造118亿元经济效益

  09年暑期,来自天津高校的百余名科技特派员放弃假期,把实验室搬进工厂车间,把技术创新成果带到企业一线,相差显微镜便携显微镜比如普通数字万用表等产品占了世界很大产量,为实现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奉献着自己的才智。据了解,从去年开始,天津高校选派了122名科技特派员到滨海新区100余家企业开展工作,市教委、滨海委设立科技专项资金,支持特派员与企业合作的课题达百余项。市教委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全市97%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2%的市级技术创新重点项目,100%的国家自然科学奖、67%的技术发明奖和39%的科技进步奖都集中在高校,2008年高校科研经费总量达到18.86亿元,高等院校已经成为天津自主创新的排头兵。

  支柱产业发展,整合资源,紧密对接大项目、好项目,以服务求发展,解剖显微镜,以贡献求发展,努力打造高水平研发基地。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天津教育系统积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难得机遇,充分发挥高等院校人才和智力优势,积极融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加大高新技术成果的研发进程,强化政策引导和机制创新,重点建设一批国内领先并产生重要影响的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形成了有利于原始创新和凝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的良好氛围,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形成了雄厚的技术储备,使高等教育对天津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加大,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建立产学研联盟,推动高校创

  发挥智力密集和科技研发优势,打造支柱产业创新平台

  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打破学科学校界限,助推滨海新区科技创新

  与此同时,市教委积极整合高校知识创新平台、技术创新平台和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等科技资源,形成面向新区企业开放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充分发挥天津市高校大型仪器设备资源优势,将单台价格在4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纳入共享平台,实现对新区企业的开放共享。

  目前,天津高校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专业实验室2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7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个。以南开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为主建设的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被列为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综合性大平台,获得专项经费超过亿元;天津大学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计划共同设立“空发动机联合研发中心”、“无人机技术联合研发中心”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应用研发中心”,为已在津开工建设的航天器制造及其应用产业基地、无人机及环保设备产业基地提供技术保障;天津中医药大学与意大利卫生部共同建设中意中医药联合实验室被列入首批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天津医科大学与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共同建设天津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双方专家共同承担的首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已签约启动。

  现代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其职能不仅仅是教学、科研和咨询服务,更重要的任务是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方向,调整自身的办学目标和科研方向,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天津高校围绕天津滨海新区

  同时,根据滨海新区支柱产业的重大需求,“天津滨海·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积极整合高校资源,打造了一批跨学校、跨学科的创新团队,成功破解了一批企业技术难题。由天津大学、科技大学、工业大学、农学院、商业大学、财经大学等高校10余位专家组成的“葡萄深加工与综合利用研究团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围绕汉沽葡萄产业链升级项目需求,从葡萄的培育与种植、葡萄酒的酿造与冷藏、葡萄籽的综合利用、葡萄酒的销售及生态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产业链升级提供技术支持。目前,该团队已正式与天顺集团签订了总额为500万元的科技合作协议,同时也得到了市教委50万元“双五专项”支持。由科技大学、工业大学、城建学院等高校专家组成的“水资源团队”,深入津南区天津广聚源纸业有限公司,围绕制约企业发展的造纸废水处理回用技术瓶颈,开展联合攻关,已得到企业100余万元经费支持。

  为使高校全面融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为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智力支持,市教委与滨海委共同制定印发了《加强高校与滨海新区合作,提升滨海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的科技和人才 优势,促进高等学校与滨海新区优势产业的结合,全面提升滨海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动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进程”,作为合作主要内容的“滨海新区双百科技特派员计划”全面启动。来自高校的科技特派员进入企业后,迅速发挥其自身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了高校与滨海新区产业的结合,并在项目合作、团队服务、员工培训、共同培养研究生、共建科研平台、建立本科生实习基地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科技的竞争不仅是科技创新的竞争,还表现为科技成果转化的竞争。去年以来,天津大力实施和推进科教兴市行动计划,围绕支柱产业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努力实现重点学科建设与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对接,校企间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以技术和资本为纽带,组建了中新生态城、现代中药、软件和IC设计、半导体照明、创意产业、移动信息服务等6大产学研联盟。据统计,近三年天津高校科技服务为企业创造118亿经济效益。在2008年启动的35项天津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中,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和天津中医药大学等高校主持和参与11项。

  其中,中医药大学牵头完成的30个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与产业化项目,应用先进技术解决制约中药品种做大做强的关键问题,带动了产值突破,项目运行以来新增2个年销售过亿的中药品种;天津工业大学膜天集团自主开发多项处理技术和装置,为滨海新区以及我国水资源循环利用、垃圾渗透液处理、重点行业和领域的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提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膜分离工程技术与重大装备,在工程应用中实现平均节能20%、COD减排95%的总体目标;天津理工大学设计的“津滨轻轨一号线投资控制系统”使工程投资节约率达到12.1%;天津工业大学利用高端半导体照明技术,将建成年产30万盏LED室内外照明灯具和30万套LED汽车灯具生产线,依托该基地形成了国际一流的创新团队,申请各类专利55项,带动了天津市半导体照明产业集群的形成。

  概要:09年暑期,来自天津高校的百余名科技特派员放弃假期,把实验室搬进工厂车间,把技术创新成果带到企业一线,为实现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奉献着自己的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