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8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发布数码显微镜,新能源汽车产业被列入“十二五”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奇瑞带来了旗下三大品牌6款电动车型,并发布了瑞麒M1纯电动轿车的市场售价;上汽展出了两款电动轿车和一款电动客车,并宣布2012年纯电动轿车实现量产;比亚迪除了展出F3DM双模电动车和e6纯电动车之外,还推出了K9电动大巴,主打城市公交电动化方案;同样携电动车高调亮相的国内企业还有一汽、东风、长安、北汽、广汽……就连刚刚签署合资协议的东风裕隆,展出的也是一款续驶里程最长350公里的纳智捷(LUXGEN)品牌电动车数码体视显微镜

中国之所以如此重视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的发展,起源于一个判断——虽然在传统内燃机汽车领域,我们离世界水平差之甚远数码金相显微镜,但在电动车这个崭新领域,我们和世界各国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如果政策措施到位,我们完全可以实现“弯道超车”天津显微镜。那么,这一判断究竟有没有道理?

一个过去在业内不太为人所知的电动车大会,之所以能得到国内外厂家的高度重视,离不开主办国中国这一世界最大汽车市场的感召力,更得益于中国政府强力扶持电动车发展的多项“真金白银”的政策措施。

对11月5日开幕的第二十五届世界电动车大会表示出高度关注的,还有大众、通用、丰田、福特、日产、宝马等跨国公司,他们与来自20多个国家的其它300多家汽车、零部件厂商一起,打造出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一次电动汽车国际会议。难怪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新任总裁兼CEO倪凯明博士感慨地说,“除了中国,在其它国家恐怕很难看到这样规模的电动车展。”

同样持此观点的还有世界电动车协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从目前来看,通用、日产、奔驰、大众等传统汽车霸主都展示出自身在电动车领域的强大实力,而中国纯电动乘用车目前只有奇瑞瑞麒M1一款刚刚宣布上市。”他据此提出疑问,“电动车产业到底是弯道超车的机遇还是另外一道鸿沟?”

在动力电池比能量(单位重量的能量)短期内大幅提升无望、电动车成本高企、充电站等基础设施瓶颈等三大难题困扰下仪器,“押宝”纯电动车究竟是不是一场“豪赌”?这一政策的起源——“中国电动车弯道超车说”,究竟能否成立?中国电动车弯道超车战略的实现有多大的可能性,机遇与挑战何在?在第二十五届世界电动车大会刚刚结束之际,本期《产经广场》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众所周知,电池、电控、电机是公认的电动车三大核心技术相差显微镜。“十五”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确定的“三纵三横”研发布局中,“三横”—

——2009年2月,财政部、科技部、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在13个城市开展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

“目前中国的电动车与世界巨头根本不在同一起跑线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的回答直截了当,他认为,在电动车领域倒置金相显微镜,中国企业的技术、产品与欧美传统的汽车强国依然有很大的差距。

——编者

——2009年初国务院出台《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明确提出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相差,推动电动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产业化,由中央财政安排补贴资金,支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在大中城市示范推广。

全球车企争抢中国电动车“千亿蛋糕”

——2010年6月观察,《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出台,确定以现金补贴方式鼓励上海、长春等5个城市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私人购买纯电动乘用车最高补贴达6万元。

国内外电动车发展并不在同一起跑线上

——最快有望年内实施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1年至2020年)》建议,未来十年,中央财政拿出超过1000亿元的巨额资金,用以扶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

中国政府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千亿盛宴光学,尤其是对纯电动乘用车最高6万元的补贴,促使众多跨国公司的在华电动车战略提速。在本届电动车大会上,大众汽车展出了高尔夫电动车和朗逸电动车,并宣布到2014年,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两家合资企业都会推出量产电动车。通用汽车带来了雪佛兰Equinox氢燃料电池车、EN—V 电动联网概念车和雪佛兰Volt沃蓝达增程型电动车,其中香柏油,沃蓝达增程型电动车将于2011年登陆中国市场。日产计划今年12月在日本和美国上市的聆风纯电动车,将最早于2013年在东风日产花都工厂实现国产。

曾经于10年前火热一时,却又被主流汽车企业突然叫停的电动车,自2008年再度火爆以来,在中国汽车行业内部一直争议不断。其中,对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实力与发达国家差距的判断、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路线选择、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取向和具体措施等,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焦点医用显微镜。

年内有望实施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建议,未来十年,中央财政拿出超过1000亿元资金,用以扶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其中,私人购买纯电动乘用车最高补贴达6万元的政策,已经在5个城市试点。这似乎预示着中国已然把新能源汽车的“宝”压在了电动汽车身上。